论文的参考文献著录,应遵循《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只著录引文参考文献,对阅读型参考文献则按注释处理。引文参考文献,指作者撰写论文时实际引用过的信息资源。阅读型参考文献,指作者为撰写论文而阅读过的信息资源和提示读者进一步阅读的信息资源。
一、文中著录
文中凡有引用,无论是直接引用原文句段,还是概括引用了原文的意思,利用了原文的数据或方法,均应标明出处。文中的标注方法是:按出现引用的先后顺序,在引文结束处标注序号(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根据具体情况,此序号或者为上角标,或者为句子组成部分。同一处引用涉及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逗号。遇连续序号,标注起讫号“-”。例如:王刘指出……[1]。张柒认为……[2-3]。……文献[4-6]都指出……。
同一文献在论文中被引用两次或两次以上,只编1个序号。如果各次引用涉及的页码不同,则将具体页码放在方括号之后;文后著录此条时,不再著录页码。例如:“有不能分离的关系”[7]21,……以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7]36。
文中的小标题不应是引用内容。不在小标题上标注文献序号。
二、文后著录
文后著录参考文献,各条文献的序号(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左顶格。每条序号唯一,与文中著录序号准确对应。对分册(辑、集、卷)的图书,引用的册次不同,按不同册次分别著录。同时引用了同一图书的两种版本(次)的内容,按两条文献著录。
有的期刊同一个名称下分不同版别,如“理论版”“技术版”“综合版”“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等,这些版别是期刊名称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省略。
(一)著录项目及著录格式
1.专著(普通图书、古籍、多卷书、丛书、汇编、会议文集、学位论文、报告、标准)
[序号]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类型代码/载体代码].其他责任者.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2.专著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类型代码/载体代码].其他责任者//专著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3.连续出版物(计划无限期连续出版发行的印刷或非印刷形式的出版物)
[序号]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类型代码/载体代码].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4.连续出版物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类型代码/载体代码].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5.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号[类型代码/载体代码].公告(或公开)日期或[引用日期].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6.电子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相关设备使用的记录有知识内容或艺术内容的信息资源,包括电子公告、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等)
[序号]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类型代码/载体代码].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发布或更新日期)或[引用日期].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二)有关说明
文献的责任者,文后著录时一律姓前名后。汉语文献的单名作者,姓与名之间不空格。外语文献的非团体作者,其姓全部著录,字母全大写,名缩写为首字母,省略缩写点,相互间空1/4字距(如果用首字母无法识别该人名,则用全名,首字母大写)。所参考的是已经翻译成汉语的文献,其责任者的姓名按翻译成的样子著录。责任者不超过3个的,全部照录;超过3个时,著录前3个,其后加“,等”。无责任者或责任者不明的文献,不著录责任者。
其他责任者,指翻译者、注释者、校点者等。
其他题名信息,包括:副题名,说明题名的文字,多卷书的分卷书名、卷次、册次、集次,专利号,报告号,标准号,等。
文献类型标识代码:普通图书—M;会议文集—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档案—A;舆图—CM;数据集—DS;其他—Z。其中,汇编指多著者或个人著者的文集。S标志的文献,还包括政策、法律、法规等文件。
文献载体标识代码: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献,不标注载体类型。
出版地,著录出版者所在地的城市名称。无出版地的,汉语文献著录[出版地不详];外语文献著录[S.l.]。出版地不详的电子资源,省略此项。
访问路径,根据电子资源在互联网中的具体情况著录。非电子资源,不著录此项。
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是针对数字资源的全球唯一永久性标识符,具有对资源进行永久命名标志、动态解析链接的特性。参考的文献本身无此标识符,则省略此项。